新闻资讯
Column navigation
已有0人浏览
行业资讯
公募、外资、大股东全在抛售!董明珠“靠近”网红,格力远离

即便作为格力空调的忠实用户,作为董明珠的忠实粉丝,也不得不说格力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与老对手美的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作为格力电器的人物,董明珠近些年来的决策过于“任性”,手机、芯片、新能源车汽车...这几个研发风险 、资本投入 的赛道,董明珠近些年竟然都有喊话要布局,这似乎与此前她务实形象形成了 反差。
这两年来,董明珠和格力电器让笔者感受多的不是产品,而是与网红的频繁互动。

综艺出道的95后少女孟玉童成为董明珠的秘书,未来还可能继任者。
曾经被罗永浩怼得体无完肤的王自如却空降格力成为副总裁、负责格力营销。
很难想象他们会跟格力和董明珠联系在一起,但是他们就是在一起了,而且还联系紧密。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嗅觉为灵敏的投资 一近些年也并不看好格力,从持仓数据来看大股东、险资、外资、公募竟然全在抛售。
只能说,董明珠离网红越来越近,格力离 越来越远。
格力VS美的
格力早已被竞争对手抛在身后

据wind数据显示,公司2018-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00.48亿元、2005.08亿元、1704.97亿元和1896.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33%、0.24%、-14.97%和11.24%。

扣非归母净利润方面,格力电器增速下滑迹象同样非常明显。2018-2021年分别为255.81亿元、241.72亿元、202.86亿元和218.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83%、-5.51%、16.08%和7.71%。

数据来源:wind
格力电器自然可以将发展停滞现状迁怒于客观情况,如房地产的没落叠加疫情的影响。
但就家电头部企业来看,格力在行业对比中的表现也并不如人意,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续出现负增长,这在头部企业中也是少有的。
格力的老对手美的在过去3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6.71%、2.35%和20.26%。其中,2021年营业收入更是突破3000亿大关,达到了3417.51亿元,营收规模快超过格力的1倍。
海尔智家在过去3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8.13%、5.92%和8.51%,2021年营业收入达到2277.18亿元,超过格力电器近400亿元。

在净利润方面,格力电器的净利润近3年分别为246.97亿元、221.75亿元和230.64亿元。
而美的同期净利润为242.11亿元、272.33亿元和285.74亿元,海尔智家为82.06亿元、88.77亿元和130.67亿元。
从净利润角度来看,似乎格力与美的的差距并不明显,而且也依然于海尔智家好几个身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格力电器近些年的净利润增长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对费用控制。
据wind数据显示,格力电器2014年销售费用为288.9亿元,而在2021年销售费用仅为115.82亿元,规模锐减了172亿元,缩水接近60%!

美的集团的销售费用在2014年为147.34亿元,2021年则为286亿元,规模 !
海尔智家同样如此,2014年销售费用为115.78亿元,而2022年高达365.54亿元,规模翻了3倍!
对于带有消费属性的公司而言,对销售费用的过度控制并不算是件好事。
一方面可能是企业自身缺乏新的增长点,尤其是没有新的拳头产品需要推广。
一家朝气蓬勃的消费品属性的公司,销售费用大概率是向上的。因为它持续会有新产品需要推广,而有了新的产品就会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则可能是自己经营上存在问题,需要以此来调节利润。
比如此前分析的青岛啤酒,行业大的格局已定,未来也没有太大增量空间,还需要面临不断上涨的生产成本,所以缩减销售费用也属正常。

据2021年财报,格力电器涉及业务较多,其中消费领域覆盖家用空调、暖通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厨房电器、环境电器、通讯产品、 楼宇、 家居;工业领域覆盖 装备、精密模具、冷冻冷藏设备、电机、压缩机、 电容、半导体器件、精密铸造、基础材料、工业储能、 资源。

格力电器虽然布局广泛,无论是喊的震天响的芯片、新能源车亦或是手机,都没能给公司带来实际性收益,而其他接地气的小家电又迟迟难以打开局面。
但是从收入方面看,空调业务依然占据较大比例,在2021年贡献1317.13亿元,而其他消费领域的业务的规模都还只停留在几十亿上下,尚未形成气候。

格力的其他业务在2021年贡献了448.13亿元收入,35.83亿元毛利,销售毛利率仅为3.47%。
据媒体报道,格力的这个“其他业务”主要是指格力通过统一采购原材料,并转售给供应商的销售收入,实质上是贸易类业务,毛利率水平较低。
无论是业务模式,亦或是贡献收入,这个业务未来可能也难成大器。

反观美的集团,公司的业务收入更加多元化。据wind数据显示,公司在2021年暖通空调收入1418.79亿元,超过格力100亿元。
不过美的在这项业务毛利为298.67亿元,要比格力低100亿元,可见格力在空调领域的 溢价要更高一些,优势依然明显。
不过问题在于美的集团并不依赖空调业务,旗下还包括消费电器、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等业务,而且近些年来还有不错的增长。
在2021年,美的集团的消费电器业务贡献收入高达1318.66亿元,贡献毛利365.87亿元;机器人以及电动化系统贡献收入272.81亿元,贡献毛利59.31亿元。
此外,美的集团也有较大规模的其他业务,据其董秘解释美的的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材料销售收入。这项业务在2021年贡献收入350.63亿元,毛利56.3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集团收入的多元化还体现在国外收入方面。
据wind数据统计,美的集团在2017年国外收入就突破千亿元大关,截至2021年年末已经高达1376.54亿元,成为支撑业绩增长的主要支柱。
同时,海外收入的毛利率较为稳定,长期在21%左右,而国内市场的毛利率已经由30%降低至23%。

反观格力电器,2021年海外市场贡献的营业收入仅为225.35亿元,仅为美的集团的1/6,销售毛利率为9.84%,仅为美的集团的1/2,无论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无法与美的集团对比。
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美的集团销售费用持续攀升,而格力电器不得不缩减销售费用。
资产负债表暗藏隐忧
经营方面的问题还是会体现在资产端,格力电器目前财务报表依旧扎实,但有些问题也同样需要注意。

据wind数据显示,格力电器的货币资金截至2021年年末依然高达1169.39亿元,但从资产百分比来看却又是近7年以来的低点。

同时,格力电器的存货在不断攀升,截至2021年年末存货高达427.66亿元,这相较于2020年的278.80亿元增长幅度高达50%!

需要注意的是,格力电器的存货不仅在上升,相对值也在上升。截至2021年年末存货占资产百分比为13.38%,创近9年新高。

同时,存货占销售百分比已经高达22.55%,这几乎接近上市以来高点。
尽管空调不像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 换代的周期较短,但是如此大规模的存货风险不容忽视。

反观美的集团方面,尽管公司的存货的 值也在攀升,但是攀升的幅度要明显低于格力电器,相对值也保持稳定。
据wind数据显示,美的集团2021年年末存货为459.24亿元,占资产百分比为11.84%,销售百分比为13.38%。
产业链地位有所下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格力电器对产业链上游公司拥有较大话语权,这甚至经常被当做会计学的经典案例。
不过近些年,格力电器似乎话语权也有所减弱,其中显著的是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总额依然保持着较大 值和相对值,但是结构却在发生较大的变化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是对上游的无偿占款,这些无息负债较高反而说明公司对它的上下游具有 的议价能力。
其中,应付票据指企业签发的承诺在一年内支付款项给票据持有人的书面凭证。
应付票据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是银行,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是企业。
对于收款人来说,票据除了有贴现的功能之外,兑付风险也要小于应收账款,其中银行承兑汇票风险小,其次是商业承兑汇票。
但对企业使用承兑汇票需要事先在银行存入保证金,其中银行承兑汇票的比例要略高,因此在此之前格力的应付票据较低,以大程度上“压榨”上游企业资金。

据wind数据显示,在过去很长时间格力电器的应付账款要远高于应付票据,例如在2014年甚至是应付账款接近应付票据的5倍!
不过近些年格力电器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结构产生不小的变化,应付票据占比在大幅提升。
2021年年末,格力电器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总额为766.19亿元,其中应付票据为407.44亿元,应付账款为358.75亿元,应付票据受此超过应付账款。
其中,应付票据结构为应付银行承兑汇票407.38亿元,应付商业承兑汇票600万元,
在今年一季度,格力电器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总额有继续攀升,达到794.68亿元,其中应付票据已经高达493.53亿元,而应付账款则减少至301.15亿元。
在往期一季度往往是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较低的季度,这或许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这个科目还将继续攀升。

巨额的银行承兑汇票也直接导致公司的货币资金中有约362亿是保证金,这在以往是非常少见的。
股东、险资、外资、公募全在抛售格力股票!
观察一个公司的发展近况如何还有一个较为直接的指标,就是看它的股东们是否坚定的持有股票,但是遗憾的是,格力电器各类型股东近些年来都在抛售。
6月24日,格力电器公告称,公司第三大股东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海互联”)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公司股份1.10亿股,占格力电器总股本的1.86%,此次京海互联套现或超过35亿元。
对于这次减持的原因,以及资金的用途,京海互联未给出理由。
京海互联的另一个身份是格力“经销商渠道联盟”,是格力电器10家区域经销商,入股格力已有15年之久。
同时,京海互联法定代表人郭书战还是董明珠的“亲密战友”,在董明珠打造经销商模式过程中曾力挺的。
董明珠在自传《行棋无悔》中提到,1999年10月,河南格力销售公司的4名股东给她发了一份传真,要求罢免总经理郭书战,董明珠保住了郭书战。
对于京海互联的减持,外界猜测或与格力近些年发力线上渠道有关。行业人士表示,格力正在加速渠道转型,电商销售额逐年上升,自然动了经销商的奶酪。
值得关注的是,与格力电器产生间隙的不止京海互联一家经销商,近些年格力的经销商频繁投奔倒戈美的。
2019年,格力电器开展了新一轮的销售渠道变革,一度激起了部分代理商的不满,当时负责山东市场的段秀峰公开宣布辞职。
2020年8月,原山东格力的销售总监苗培远高调成立山东盛美 电器销售公司,并直接喊出“买空调选美的”的口号。
在山东格力“倒戈”的3个月后,河南销售公司的部分主力也转投了对手美的。原河南格力中央空调销售总经理郭华锋已经加盟了环洲机电,一同加盟的还有原河南格力中央空调豫北销售部部长邢丽敏等人。
除了经销商之外,大批投资 一也在选择离开格力。

历史上,格力电器曾是各类投资 一偏爱的上市公司,历史上公募基金持有格力电器比例一度接近66,陆股通持有格力的比例接近19。
2019年年末,公募持有格力的比例9.75%,券商持有比例0.15%,保险持有比例1.10%,陆股通持有比例14.99。
而到了2021年年末,公募持有比例仅3.12%,券商持有比例仅0.03%,保险持有比例仅0.79%,陆股通持有比例仅9.93。

沪股通方面,外资持有格力电子的自由流通股本高过26,而目前已经腰斩,仅为13左右。
被大批 一抛售的同时,格力电器的股价也在一路下跌,2019年年末公司股价高触及62元左右,目前仅为34元,缩水幅度接近50,市值蒸发接近2000亿元。
参考资料:
1、从票据看企业实力,格力是个反面例子?,小北读财报
2、棱镜 | 格力经销商倒戈美的!董明珠名字成专卖店名,渠道改革能否成功?